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現金流遊戲的啟發 - PART 1

這款由 Robert Kiyosaki 開發的現金流遊戲

坦白說,羅傑在玩這款遊戲之前,只覺得它是另一款小時候玩過的「大富翁」。玩了幾次之後發覺,我錯了!!!


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讀歷史傳記可以短時間吸收前人的精華

同理

想增加財富智商(Finance IQ),除了看理財書籍雜誌、上理財課程講座、有前輩指導、在社會上慢慢磨練出來......之外,你可以試試看這款現金流遊戲,至少......它比看書有趣些

Robert Kiyosaki 將一個人一生中會發生與財富有關的事件濃縮在這款遊戲中,藉由反覆地經歷遊戲過程,就彷彿在短時間內經歷過不同人的財富經驗。我們不用花半輩子的時間去摸索財富自由的道路在哪,就可以很快地學到如何財富自由的大原則,並且應用在你我的生活中

接下來,羅傑嘗試從遊戲的流程和各種事件的發生,對應到我們所經歷的真實人生,讓誌友友比較深刻的印象


  1. 選角色:遊戲可以選角色,但我們不能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背景,遊戲中有醫生、工程師、消防員......。新手通常會認為選擇高收入職業的角色,就會理所當然的更快完成遊戲......,其實不然,遊戲中從老鼠圈轉移到快車道的條件並非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要有多少,也不是擁有幾棟房子,而是被動收入>2倍月支出。所以角色的收入支出表、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與被動收入的多寡,才是影響遊戲起始難度的關鍵。同理,無論真實生活中,我們是工程師、作業員、......,達到財富自由的夢想的難度不見得會比起經理、廠長......還高。當他們擁有令人欣羨的高收入的同時,或許背地裡卻含淚負擔著高額房貸、車貸、信貸,家裡有三個孩子要養,股票投資失利......,在每個月發薪水前,增加的存款餘額比我們還少也說不定


          <未完待續>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轉載] 北極熊的故事:人生不能重來


「你聽過北極熊的故事嗎?在北極圈裡,牠可是沒有什麼天敵的,但是聰明的愛斯基摩人,卻可不費吹灰之力逮捕牠...... 愛斯基摩人是怎麼辦到的?這就是上帝給人的智慧吧!」


他們殺一隻海豹,把牠的血倒進一個水桶裡,用一把兩刃的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因為氣溫太低,海豹血立即凝固, 匕首就結在血中間,像一個超大型的冰棒,之後把冰棒倒出來,丟在雪原上就可以了。


北極熊有一個特性:嗜血如命,這就足以害死牠了。


牠的鼻子特靈,可以在好幾公里之外就嗅到血腥味,此時牠一定聞到愛斯基摩人丟在雪地上的冰棒,於是迅速趕來覓食,開始舔 起血冰棒,舔著舔著,舌頭漸漸麻痺,但是還是不願意放棄這樣的美食,忽然血的味道變好了......


──那是更新鮮的血,溫熱的血,於是牠越舔越起勁──原來那是牠自己的血──


事實是:牠舔到一個程度,已經舔到冰棒的 中央部分,匕首畫破了牠的舌頭,血冒出來,但是牠的舌頭早已麻木,所以沒有感覺,但是牠的鼻子還很敏感,知道新鮮的血來了,加緊舔食的結果就是,舌頭傷的更深,血更多流失,通通吞下去自己的喉嚨裡。


最後是北極熊失血過多,休克暈厥過去,愛斯基摩人就走過去,幾乎不必花力氣,就可以輕鬆捕獲牠。


在我們的生命中,追求幸福的過程裡,我們也很可能是一隻北極熊,如果你所抱持的是錯誤的觀念和看法的話。


很多人,他們工作時間超長,因為他們認為事業上的成就,對他們的人生而言,是最重要的,他們賺了很多錢,真的很多,可是沒有時間去花,說實在的:即使他們有了時間,他們很有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花這些錢......


他們雖然賺到了錢,卻失去很多東西,可能是人生更重要的東西,他們的家人和他們極少互動,他們的兒女不認識他們(我的意思是他陪著孩子長大,花時間與孩子相處)他們沒玩過,沒休閒生活,也不曾幫助任何一個人。


有人在他們的事業高峰時,忽然心肌梗塞,失去生命,有人忽然中風,失去行動能力健康,有人有一天忽然發現家人全都離他而去......


美國一個週刊 TIME : 做過一個調查,針對世界百大企業的退休CEO,請他們填一份問卷,其中前十大企業的老闆,對其中一個問題都有相同的答覆,這個問題是: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你會希望什麼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


這十個大老闆都說了同一件事,即人生可以重來,他們一定不放過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很多人說他們一旦做決定就不會後悔,問題是他們做決定之前,沒想清楚,到最後還是後悔!


讓我們現在就想清楚:你是那隻大北極熊嗎?


你正在吸自己的血,享受幸福的感覺嗎 ?人生只有一次,過去了就不再回來,請不要當大北極熊,以生命為代價的事業,很可能最後是賺得全世界,卻失去了你最寶貴的生命。」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財富四大殺手


稅賦、負債、通貨膨脹、退休金制度
 是迫使人們辛苦地工作並且遭受財務上的磨難的四種力量
by Robert T. Kiyosaki

羅傑還記得第一次收到薪水單時的感動,以自己的勞務換取金錢,證明自己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隔年五月第一次繳所得稅,那時的另一份感觸就是 "出來混  總是要還的"

羅傑完全認同繳稅可以維持國家運作這點
但,可以繳少一點嗎? 我繳的稅真的有被有效的利用嗎??

最近看了有錢人的大陰謀這本書,了解到稅賦、負債、通貨膨脹、退休金制度,是自由之路上的四大荊棘,是累積財富的四大阻力,也是財富水桶的四大漏洞

  1. 稅賦:其實不管名稱中有沒有 這個字,只要是政府把口袋裡的錢拿走,都可以算做稅,大致上的稅收名目可以參考中華民國萬萬稅。其實台灣政府目前債台高築,從推行E-tag、健康捐、公益彩券......就可以感覺到,政府已經沒錢了,因為過去的寅吃卯糧、偏向財團資方的稅賦政策,錯誤的政策帶來的耗損,甚至貪汙......,可以預見將來類似殺雞取卵的新稅制,會不斷地推陳出新
  2. 負債:這裡指的是不好的負債,例如信用卡、自住房貸......,指的就是不會為你創造現金流卻會從你荷包中將錢取走的債務。但投資房貸、創業貸款......可以讓你創造現金流的債務就不算了,但是要注意維持創造出的現金流必須>債務
  3. 通貨膨脹:在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以不斷印鈔的伎倆來掩飾經濟困境與避免通貨緊縮,貨幣本身的價值將會不斷地減少,相對的物價就會不斷上升,意思就是我們錢包裡的一千塊在幾個月之後能買到的東西的價值會比現在少
  4. 退休金制度:美其名曰,政府為我們掌管退休金,將來會保障我們的退休生活,但卻將退休金拿來救股市,如果績效如果不錯的話倒還好,但最近的新聞提到勞退基金投資連年虧損嚴重,加上少子化現象嚴重,聽說將來連同退休金都可能領不到了
 而這四個財富水桶的漏洞,是無法完全堵住的,我們只能想辦法減少漏水的速度
 因此可以朝幾個方向做努力

  1. 節稅,節稅撇步
  2. 避免創造或減少不好的負債
  3. 投資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的標的物,黃金、白銀
  4. 退休金制度是法律規定的,無法避免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再提撥多餘的收入投入退休金
最後再增加一點,增加財富智商(Finance IQ),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資訊垂手可得,俗話說,"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增加與財富有關的知識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身為一位小工程師必須注意到,或許我們對於投資(開源)不在行,但至少,在為了薪水而賣命工作的同時,減少任何會讓我們流失財富(節流)的事情發生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如何篩選投資理財課程

坊間投資理財課程琳瑯滿目
彷彿各種奇幻的魔術秀
很多都讓你以為參加他們的課程就真的能財富自由
身為工程師的我們
如何像Val Valentino那樣
破解魔術幻象......

要積累人生的第一桶金,除了努力儲蓄、節約開銷之外,另一個方法就是開闢其他的財源,投資就是一個開闢財源的方法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除非能力佳、學歷高或運氣好,能進入一家盈餘不錯,也視員工的薪資獎金為投資而非費用的好公司,最好還能發幾張股票最好(但自從分紅費用化之後,工程師一夕致富的年代已經成為歷史),要迅速累積第一桶金已非易事

所以    投資理財就自然而然變成了當代的顯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憶起小工程師羅傑我的一開始接觸投資是從2007年開始,那時聽同事說到他的某某基金賺了100多趴,讓我挺羨慕的,腦中就開始幻想起當我也賺了100多趴之後要買些什麼......

所以約莫在當年11月,在我看了幾本關於基金的書、雜誌之後,自認為研究一些基金幾年的績效,再找出未來有遠景的產業,懂了Beta、sharp......就可以開始賺錢

所以我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開始進行定期定額投資境外共同基金,回過頭來看,當時正是全球股市的高點,不幸中的大幸是,在雷曼倒閉前我就將所有的基金贖回,緊接而來的就是著名的金融海嘯

為什麼會選擇共同基金當作投資的第一步? 我想許多工程師和我當年有相同的想法:

工作已經夠忙了,還要花時間學投資理財,不如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操作

回過頭來看,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很天真的,如果當時有足夠的投資知識,進場放空股票,豈不快哉? 在台灣販售的共同基金的一大缺點就是,只能買入(buy)、持有(hold)、賣出(sell),而且當空頭進行中,多數基金礙於規定無法將持有部位完全轉成現金,必須維持一定的持有比例

當大空頭來襲時,百業蕭條,無論選擇什麼產業的股票共同基金,結果也只是跌多跌少的差別而已

因此,羅傑決定自行研究投資這門學問

從2008.11~2011.5這兩年半的時間內,羅傑在網路上找尋許多的投資理財相關網頁,也買了許多投資理財相關書籍、雜誌來看,但是畢竟沒有花上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也沒有資深的前輩帶領,最後也只能淪為半桶水什麼都懂一些,但什麼都不精。

投資這個領域就像一頭大象,每本書的作者只能針對特定的工具做局部的經驗分享,網頁Blog也是,吸收了許多的相關知識之後,羅傑的感覺就像瞎子摸象,而且摸的部位越多,腦中所建構的大象長得越奇怪,當依照某本書或某個A部落客所給的方法或方向做投資,一開始賺了錢,但後來又賠掉,接著發現在賠掉之前,另一個B部落客當時持的看法是相反的,又開始追尋B部落客所分享的資訊......

就這樣賺賺賠賠了兩年半,幸運的是自己賺得多賠得少,但深深覺得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仔細反省之後找到了一個結論

我根本沒有組織一個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

就像學習中醫,必須先有系統地去學習:針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金匱,接下來再去鑽研兒科、婦科、傷科......

羅傑以前沒有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只能像小草一般,風往哪裡吹,就往哪邊倒,長期下來能維持獲利已經是上天保佑了

要擁有自己的投資系統,除了自行研究並進行回測確認績效之外,另一個快速的方式就是學習別人已經既有的成功的系統,也就是付費參加坊間的投資理財課程,這個方式的優點就是大大減少摸索和碰壁的時間和精力,也避免在投資市場中繳過多的學費

但是,羅傑在找尋課程之前,就聽說過一句話"當你想要投資賺錢時,很多人已經等著要賺你的錢了"所以因此在篩選課程這件工作上,下了一點功夫

參加課程學習別人的系統自然要有所付出,但是我希望付出的錢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羅傑分享一下自己篩選投資理財課程的重點

課程前:
  1. 從部落客、課程網站的文章、書籍可以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投資風格。如果只是誇大投資績效或者只是引述財經新聞評論,但是完全無法從文字中了解投資系統的邏輯或任何內容,我不會列入考慮(豐富有料的人不怕被檢視或比較),如果課程有免費的說明會建議可以去聽聽看
  2. 上奇摩知識或PTT搜尋課程的風評,google 一下可以讓你少花冤枉錢,如果有不好的評語,記得三思而後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也有可能是業者互相惡意批評)
  3. 費用:過高的費用我負擔不起,選擇可自己接受的合理價位的課程(沒那種屁股就別跟人家吃什麼瀉藥),免費的課程又常常含有推銷其他商品的可能性,試問別人辛苦研究出的成功系統有什麼理由讓你免費獲得呢???
  4. 從課程簡介中,是否有令我感興趣或者沒接觸過的內容? 如果只是傳授一些基礎的投資理財知識,羅傑建議到書店買書自修即可
 課程中:
  1. 課程內容與主題是否相符? 有沒有大量灌水加入許多與投資理財無關的活動?
  2. 課程中是否開放學員針對教授的內容提出問題? 能否得到滿意的回答? 問題的回應是不是告訴你再報名更貴的進階課程就會找到答案? 
課程後:
  1. 有沒有售後服務? 上完課後,許多問題才會慢慢冒出來,尤其投資市場詭譎多變,不可能所有的情況都在課程中分析,是否有暢通的管道能夠繼續和講師交流學習?

請記得,保證賺錢的課程不可能是真的,有那種課,巴菲特早就飛來台灣當學生

希望以上幾點,可以幫助誌友找到有效的投資系統,也避免辛苦賺來的工資付諸流水,畢竟工程師賺的都是血汗錢啊~~~!!!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買房自住 vs. 租房

 
要房子?還是要實現夢想的自由? 房貸人生之外你還有更好的選擇!

上面這段短片,羅傑好幾個月前就看過了,那個時候身邊的幾個朋友不是正打算買房就是積極地在看房。為了瞭解購房這件人生最大的開銷,上網瀏覽了一些網頁,看了幾則新聞,也買了幾本相關書籍來閱讀。

其實談到房子,許多台灣人都會認為有土斯有財,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定要五子登科(其中一子就是房子)。

這~~其實沒有對錯!!


但接下來,羅傑想提供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為什麼想要買房自住?"

理由:

"租房子租到最後 房子也不會是我的"
"現在正是時候 因為要結婚、生子了"
"有自己的房子 才可以自由裝潢改建"
"租房子沒面子 有自己的房子比較好"
"因為別人都買了 我也應該買一間住"
"房貸繳完之後就是自己的 不再花錢"

不過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一般的工程師根本稱不上有錢人,想要買房子,就必須要有背負風險的覺悟,而且讓自己犯下無法走向自由之路的錯誤!!!

所以請在決定下手買房前,思考幾個問題:

  1. 除了每月還房貸之外,你計算了:房屋稅、地價稅、印花稅、買賣登記規費、登記簿謄本費、仲介費、產權移轉代書費、貸款徵信費、住宅火險、地震險、公共修繕費、水電瓦斯費、管理費、裝潢......這些費用嗎?
  2. 當不想支付房貸時,想轉手賣出房產,你能確定會獲利嗎? (誌友可以自行搜尋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另外分享一個我朋友曾經做過的調查,他曾經想了解高雄市的空屋率,便向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調取幾個月內水電用量在幾度一下的房子的資料,結果令我瞠目結舌,台灣的出生率全世界倒數第一,移民政策又極度保守,房子是要賣給鬼嗎?凡是供給>需求但房價卻一不斷高漲,其中必然有貓膩)
  3. 只要房貸一繳不出來,"你的房子",銀行可以沒收房產進行法拍,你知道嗎?你確定你的工作收入永遠是穩定的並足夠支持你幾十年?貸款利率會一直維持固定嗎?未來的經濟景氣如何?誰能保障你的公司和工作的壽命?你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將來可能連退休金都領不到了嗎?
  4. 幾十年後繳清房貸,你以為就不用再受還款之苦,但到時候老舊房子的維修或翻修費用絕對比之前還要高
  5. 因為貸款買了房子,你將失去換工作的自由度也減少了跳槽升遷的機會、就算公司薪資福利不好你卻不敢離開、失去可以用來投資的"$"......,也少了投資自我的機會,那麼......在幾十年後有沒有可能窮酸到只剩下一間老房子?
  6. 如果現在買了30坪的房子,將來一旦孩子出生或者離婚......,都可能導致再購買大房子或者無法維持持續還款的風險
相對的,租房子的優點就很明顯地浮現出來了,您覺得呢???

以上六點,都是小工程師應該在買房前多加考慮的因素,不要輕易相信房產仲介的花言巧語 了,你的人生自由與否與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在意的永遠是"業績"、"業績"、"業績"

不要再相信拔到獅子的鬃毛,掉落的頭髮就能長回來這種沒有根據的說法了,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相信誌友們都可以做出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決策!

ps.買房做投資不屬於本文討論範疇,羅傑也不反對買房自住,僅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多少才夠 How much is enough?




你是否則停下來好好想想───
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
在賺錢與過得快樂之間,
我是否找到了平衡點?

羅傑喜歡這本書,三不五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拿起來翻翻。
不是傳授致富的秘訣,而是要提醒讀者,這一切值得嗎?
有點像是另一本書『功成名就的瘋狂代價』的延伸閱讀

從小,羅傑就不是個很有物慾的人,自然而然就認為「夠用就好
當同學、朋友、同事在討論高級車、名錶、名牌服飾......這些奢侈品的時候,我總是興趣缺缺

直到退伍出社會後,兩位貴人重重地點醒了我

一次是在婚禮結束後,我和第一位貴人討論彼此的金錢觀,他是一個在不幸福的家庭長大的職業女性,她說

"錢怎麼會不重要呢? 你將來的孩子如果生病了卻沒錢看醫生,要上學卻沒錢繳學費,你知道那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啊! 一個男人要有責任感!"

另一次是在百貨公司的手扶梯上,我告訴一位同事過去找公司的經歷,她直白地說
"我覺得你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錢是很重要的,但當你還不知道你想的是什麼之前,必須努力積累你的財富,以免往後當你發現你的Big Why之後,沒有錢可以支持你去做那件事,只能苦哈哈地待在你不想待的地方"

因此,我重新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

賺取財富,不外乎幾個方法,正職工作、兼差、投資、創業,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一窮二白,最大的資本就是新鮮的肝臟,和大部分人一樣,羅傑只能選擇當一位基層人員,在一家科技廠上班。這種人昔日被媒體稱為科技新貴,但實際的情形我想大部分的網友都了解......

接下來幾年,同學間、同事間聊天打屁的主題一定有"某某人升官了耶"、"某某同學待的公司年終發幾個月"、"某某同事買了Lexus休旅車"、"某某主管買了千萬豪宅"......一開始還好,可是這種話題聽久了就令我生厭

我發現,自己似乎和別人有些格格不入......
直到閱讀這本書,這症狀才有了合理的解釋

回歸正題,從這本書裡我得到了什麼

張忠謀的姑媽說過"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可以見得,有錢不等於快樂,但沒有錢很容易不快樂
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因此錢是達到目標的工具,而非目標本身

整理一下我的重點:

1.定義並了解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及短、中、長期目標(Plan)

了解自己是重要的第一步,而在這之前必須要分清楚,設定的目標是自己真心要的,還是因為受到社會、同儕的價值觀所影響,不要為了獲取社會同儕(那些同儕並不會在你身邊一輩子,也不會對你的人生成敗負責)的認同而訂下不屬於自己的目標。買不起高級車就不要貸款百萬去買雙B,那部車只能讓你享受不到幾個禮拜的快樂,但是卻要讓你在往後幾年負擔還款的壓力

請訂出屬於自己真心想要的並符合人生觀的目標,這樣才知道未來的方向要往哪裡走,實踐個人價值是獲得快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2.在符合人生價值觀及目標的前提下,建構並執行一套妥善運用自己資源的理財策略(Do)

有點積蓄之後,許多人就開始有了投資的念頭,一般保守的投資人會買基金、外匯,積極的人買股票,有冒險精神的人做期貨、外匯保證金,但長久以來聽到因此投資而財富自由的人是少之又少。羅傑認為,當初生之犢想進投資市場撈一筆的時候,其實很多老手(賣你股票的人、劣質的投顧、銀行理專、保險業務)早就準備要好好地撈你一筆,其實也不能怪他們,他們也是為了混口飯吃。所以提醒朋友們,務必要做足功課後再小心進場,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3.定期確認財富目標與人生目標並行(Check)

4.持續執行計畫並享受邁向目標路途上的快樂(Action)

所以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花了時間做了PDCA,開始走上邁向自由之路

也希望誌友們看過此文後,能重新思考自我的目標,並且在賺錢與快樂之間找到美好的平衡點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提到「自由之路」

不免就讓我想起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台灣翻譯為 "刺激1995"


如果當年奧斯卡金像獎沒有"阿甘正傳"攪局的話,我認為他肯定可以囊括絕大部分的獎項

為什麼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也讓我一看再看,回味無窮

我認為

"因為很多人心中都有個想要逃離的監獄"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

看著男主角在獄中忍受三姊妹的迫害以及獄警的荼毒
一邊幫典獄長洗黑錢
一邊在監獄中成立圖書館、辦學
一邊用小槌子一點一點地挖掘通道 
一邊在廣場上偷偷地傾倒廢土


最後他終於決定離開

忍受惡臭,爬了幾百碼的污水管,去銀行提領了典獄長的37萬美元不法所得,前往自由的太平洋......


多麼痛快人心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觀現在的我們

是否滿意現在的工作?
是否滿意現在的收入?
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

如果不滿意,我們能怎麼辦?
我們是否真的能有辦法邁向財富自由?

不滿意工作,可以換部門換公司,但有沒有可能只是換個牢房換間監獄而已?
不滿意現在的收入,我們是否有能力、有計畫、去設法獲得額外的現金流?
不滿意現在的生活,那我們是否知道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男主角Andy Dufresne

他不滿意現狀,卻也不會怨天尤人,去期待哪天會真相大白或者假釋
他願意犧牲他在牢房的空閒時間去挖掘逃脫的隧道

產業面臨景氣的不佳、員工的薪資福利沒有成長
是否只能忍受與抱怨?  還是設法找尋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改善現況

如果只是逃出監獄,卻沒有去銀行提領那37萬美元,Andy Dufresne的結局恐怕會是個大敗筆
如果只是辭掉工作,卻沒有穩定的被動收入,那可能過不久還是要重新找工作或者回家當啃老族
還是只想熬到退休,靠著微薄的退休金了此殘生? 讓以往曾編織過的夢想塵封?

不!
我絕對不要這樣!!!

我要找到邁向自由之路,有計畫並量化的去執行它 !!!

而不僅僅只是在看這部電影時得到片刻的慰藉而已!!!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