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多少才夠 How much is enough?




你是否則停下來好好想想───
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
在賺錢與過得快樂之間,
我是否找到了平衡點?

羅傑喜歡這本書,三不五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拿起來翻翻。
不是傳授致富的秘訣,而是要提醒讀者,這一切值得嗎?
有點像是另一本書『功成名就的瘋狂代價』的延伸閱讀

從小,羅傑就不是個很有物慾的人,自然而然就認為「夠用就好
當同學、朋友、同事在討論高級車、名錶、名牌服飾......這些奢侈品的時候,我總是興趣缺缺

直到退伍出社會後,兩位貴人重重地點醒了我

一次是在婚禮結束後,我和第一位貴人討論彼此的金錢觀,他是一個在不幸福的家庭長大的職業女性,她說

"錢怎麼會不重要呢? 你將來的孩子如果生病了卻沒錢看醫生,要上學卻沒錢繳學費,你知道那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啊! 一個男人要有責任感!"

另一次是在百貨公司的手扶梯上,我告訴一位同事過去找公司的經歷,她直白地說
"我覺得你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錢是很重要的,但當你還不知道你想的是什麼之前,必須努力積累你的財富,以免往後當你發現你的Big Why之後,沒有錢可以支持你去做那件事,只能苦哈哈地待在你不想待的地方"

因此,我重新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

賺取財富,不外乎幾個方法,正職工作、兼差、投資、創業,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一窮二白,最大的資本就是新鮮的肝臟,和大部分人一樣,羅傑只能選擇當一位基層人員,在一家科技廠上班。這種人昔日被媒體稱為科技新貴,但實際的情形我想大部分的網友都了解......

接下來幾年,同學間、同事間聊天打屁的主題一定有"某某人升官了耶"、"某某同學待的公司年終發幾個月"、"某某同事買了Lexus休旅車"、"某某主管買了千萬豪宅"......一開始還好,可是這種話題聽久了就令我生厭

我發現,自己似乎和別人有些格格不入......
直到閱讀這本書,這症狀才有了合理的解釋

回歸正題,從這本書裡我得到了什麼

張忠謀的姑媽說過"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可以見得,有錢不等於快樂,但沒有錢很容易不快樂
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因此錢是達到目標的工具,而非目標本身

整理一下我的重點:

1.定義並了解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及短、中、長期目標(Plan)

了解自己是重要的第一步,而在這之前必須要分清楚,設定的目標是自己真心要的,還是因為受到社會、同儕的價值觀所影響,不要為了獲取社會同儕(那些同儕並不會在你身邊一輩子,也不會對你的人生成敗負責)的認同而訂下不屬於自己的目標。買不起高級車就不要貸款百萬去買雙B,那部車只能讓你享受不到幾個禮拜的快樂,但是卻要讓你在往後幾年負擔還款的壓力

請訂出屬於自己真心想要的並符合人生觀的目標,這樣才知道未來的方向要往哪裡走,實踐個人價值是獲得快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2.在符合人生價值觀及目標的前提下,建構並執行一套妥善運用自己資源的理財策略(Do)

有點積蓄之後,許多人就開始有了投資的念頭,一般保守的投資人會買基金、外匯,積極的人買股票,有冒險精神的人做期貨、外匯保證金,但長久以來聽到因此投資而財富自由的人是少之又少。羅傑認為,當初生之犢想進投資市場撈一筆的時候,其實很多老手(賣你股票的人、劣質的投顧、銀行理專、保險業務)早就準備要好好地撈你一筆,其實也不能怪他們,他們也是為了混口飯吃。所以提醒朋友們,務必要做足功課後再小心進場,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3.定期確認財富目標與人生目標並行(Check)

4.持續執行計畫並享受邁向目標路途上的快樂(Action)

所以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花了時間做了PDCA,開始走上邁向自由之路

也希望誌友們看過此文後,能重新思考自我的目標,並且在賺錢與快樂之間找到美好的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